跨境电商物流服务 | 手机版 | ENGLISH RUSSIAN 400-900-4000

冷链物流现状分析 利用率偏低(一)

来源: 锦程国际物流    发布时间:2012-07-23
  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相对落后是我国冷链利用率偏低的主要原因之一,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冷藏运输上,目前我国在冷链中用于运输的专门车辆很大部分来自于海运报废或即将淘汰的海运冷藏集装箱,专业化的冷冻冷藏车数量严重不足。车辆的制冷技术和工艺比较落后,缺乏规范式的保鲜冷链运输车厢和温度控制设施,无法为易腐食品的流通提供质量保障。冷藏运输率,即易腐货物采用冷藏运输所占的比例只有10%~20%,而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均达到80%~90%。但我国每年的冷藏物流损失超过750亿元,运输过程中的高损耗使得整个物流费用占到运输产品成本的70%,而国际标准上这一指标最高不超过50%。
 
  冷库建设上,我国目前冷库总容量700多万立方米,相比市场需求而言缺口仍然较大,而且各类冷库的结构并不合理,大型冷库项目较多,批发零售冷库建设相对较少;肉类冷库建设较多,果蔬冷库建设还比较落后;城市销售市场冷库发展较快,产地加工冷库建设比较缓慢。
 
  尚未形成完整体系
 
  无论是从我国经济发展的消费内需来看,还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冷链都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农产品进入冷链系统流通的在90%以上,而我国目前进入冷链系统的蔬菜类比重只占到全部蔬菜的5%,肉类只占到15%,水产品也只有23%。即使是使用冷链运输的产品,在从产地到流入集贸市场拆散零卖的过程中冷链也存在中断的现象,并不完整。
 
  因此,在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中,要特别强调“链”的完整性。发展农产品冷链不等于盲目建冷库,而是要从农产品运输的全过程入手,加强市场对整个链条的控制,这需要通过冷链中的各个环节之间相互协调、建立完善信息追溯机制和大力发展第三方监控等措施来保证。
 
 
  第三方物流拖后腿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