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电商物流服务 | 手机版 | ENGLISH RUSSIAN 400-900-4000

践行防治船舶污染“江苏模式” 张家港海事亮点纷呈

来源: 中国水运网    发布时间:2020-12-24

  开展船舶污染突出问题专项整治,着力破解船舶污染防治重点难点问题,落实疫情防控期间船舶污染防治要求,巩固和深化“一零两全四免费”长效机制,全面提升船舶污染物治理能力……今年以来,张家港海事局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根本遵循,以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问题整改为契机,坚持政府领导、海事统筹、联防联控,坚持共建、共治、共享、共赢,奋力谱写船舶污染防治江苏模式张家港篇章。

  打造“安全绿色便利”港口共同体

  长江污染无小事,安全绿色靠大家。早在2019年3月,张家港海事局联合地方政府启动“安全绿色便利”港口共同体建设,89家码头单位、货主单位和航运公司积极响应。

  2020年,张家港市政府将“推进‘安全绿色便利’港口建设,全面推行船舶污染物治理新模式”写入政府工作报告。通过“安全绿色便利”港口共同体建设,构筑了共建共治共享共赢格局,为实现江苏模式“四个全”打造了良好平台。

  作为共同体建设的重要成员和船舶防污染的主管部门,张家港海事局印发《张家港海事局2020年船舶污染防治江苏模式建设实施方案》《张家港海事局船舶生活污水预处理设施建设工作方案》《张家港海事局内河船舶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污染专项整治百日行动实施方案》,全面推进船舶污染防治江苏模式在张家港落地落实。张家港海事局领导带队走访码头企业,详细了解码头船舶生活污水接收、转运、处置现状,收集码头建议和意见,提出辖区码头企业船舶生活污水上岸处置的建议方案,加快推动码头船舶生活污水管网、预处理设施建设。截至目前,张家港辖区30 家码头企业全部具备接收能力,船舶生活污水排入市政管网,接收率99%以上,其中17家配备了专门船舶生活污水接收设施,13家通过第三方接收后排入市政管网,2家码头自主接收后使用生活污水处置设施进行自主处理,尾水用于浇灌。

  信息化助力治理能力现代化

  当前,信息化快速发展,张家港海事局加速推进政务信息化智能化,以科技化信息化智能化赋能更高水平的船舶污染防治能力。

  据介绍,张家港海事局推进了长江干线水污染联合监管与服务系统、张家港港口综合服务平台“两个平台”的功能完善和数据联通,不断实现“让信息多跑路、让企业少跑腿、让船员得便利”。同时,在全辖区危险货物码头推广使用危化品货主(码头)高质量选船平台,提高选船检查质量和评估质量,有效提高到港危化品船舶本质安全水平。

  “我们按照一个系统、一个二维码、统一入口的要求,积极开展数据对接。”张家港海事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局组织召开系统沟通协调会四次,对接解决各类问题百余个,为长江干线船舶水污染物联合监管与服务信息系统全面推广贡献了张家港经验。同时,充分利用大数据的处理分析功能,在“港口综合服务平台”对船舶进出港、靠离泊、装卸作业等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实时对靠港船舶污染物排放情况进行监控,对船舶污染物未排、排放数量为零等异常情况进行提醒,督促港口经营企业和主管单位及时核实处置。

  专项整治压实主体责任

  长江大保护,主体责任要落实。张家港海事局持续开展内河船舶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污染专项整治,压实主体责任。

  据介绍,张家港海事局重点核查辖区内河船舶防污证书、文书配备情况,船舶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污染设施配备和使用情况,港口船舶污染物接收设施配置和使用情况,污染物接收、转运和处置及联单落实情况等。截至11月,共开展内河船舶专项检查6491艘次,发现异常1161项。对存在涉污违法行为船舶,通过传真、邮寄等形式书面通报其船籍港管理机构55艘次,开展生活污水取样检测44艘次。

  该局还成立“一零两全四免费”专项办公室,开展常态化明察暗访,每月对船舶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接收情况和含油污水作业情况进行通报,督促码头落实防污染主体责任,监督防污染作业单位规范操作。

  合力攻坚,成效凸显。截至目前,张家港海事辖区船舶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接收率从73%上升至99%;岸电码头覆盖率从80%上升至100%,靠港船舶使用岸电7133艘次,高压岸电建设使用稳步推进,沙洲电力、港务集团等6家码头到港内河船舶使用岸电比例超过90%;危化品货主(码头)高质量选船平台使用率100%,评估数同比上升93%,不予通过数从5艘次上升至180艘次。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