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电商物流服务 | 手机版 | ENGLISH RUSSIAN 400-900-4000

长江船型“推标”风生水起

来源: 中国水运报    发布时间:2015-03-20

  记者 张妮 左良栋

  什么是“船型标准化”?解释起来可能要花不少篇幅,但对于众多尝到甜头的重庆船企来说,最简单的解释就是:标准化之后成本降了、效率高了。如今,重庆船舶已经发展到620万载重吨,是2003年的6.6倍,标准化占比达75%以上。

  顶层设计相继落地

  业界曾有这样的比喻:“如果不推行船型标准化,我们的高等级航道网就白建了,那就好比在高速公路上跑牛车。”

  近年来,政府对于推行船型标准化工作,可谓不遗余力,相继出台了《全国内河船型标准化发展纲要》《长江干线船型标准化实施方案》《加快推进“十二五”期长江水系船型标准化工作方案(试行)》《内河船型标准化补贴资金管理办法》等。为保障船型标准化工作的顺利实施,国家在组织保障、制度保障、经济鼓励、资金保障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配套措施。

  2014年12月12日,交通运输部审议通过《内河运输船舶标准化管理规定(送审稿)》,更是对提高内河运输船舶技术水平、防止船舶污染环境、优化内河运输船舶结构、提高运输效能、促进节能减排和水路运输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与此同时,根据《“十二五”期长江黄金水道建设总体推进方案》,2015年,主要支流航道:京杭运河苏南段全线达到三级航道标准;长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达标率达到60%以上;长江主要支流等其他高等级航道建设取得显著进展。船型标准化方面,长江干线船型标准化率达到70%以上,货运船舶平均吨位达到1600吨。通过对长江干线航道的大规模系统治理,使长江干线航道通过能力得到较大幅度的提升:5万吨级海船通达南京,1万吨级海船通达芜湖,5千吨级海船通达武汉,3千吨级船舶通达城陵矶,1万吨级船队通达重庆,1千吨级船舶通达水富。显然,长江航道标准的不断提高,对于船型的发展同样带来新的变化。在这种大背景下,船型废旧推新已然成为大势所趋。

  “推标”仍存拦路虎

  然而,长江流域产业布局重新调整,未来货运量继续增长的预期,以及社会对安全、环保等日益关注的背景下,船型标准化工作仍面临诸多制约。

  首先,实施长江干线船型标准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长江水系覆盖地域广、航运企业多、情况复杂,而且各省市之间内河水运市场条件、发展需求以及发展态势存在极大的差异。同时,相当一部分船东对实施船型标准化的认识还不到位,再加上体制原因导致行政管理手段有限,长江干线船型标准化推进的难度非常大。

  其次,从目前长江干线航行的船型整体现状来看,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与市场经济需求相比,差距仍然较大。其主要表现在——

  船型、机型杂乱。长江干线运输船舶船型繁多,机动船舶尤为突出,船舶平均吨位小、航速慢、效率低,相当多的船舶不符合交通运输部已经公布的主尺度标准。

  船舶技术落后。不少船型与港口码头设施不相适应,船型结构与货种不相适应,市场急需的特种专用船舶所占比重明显偏小,船龄老化,推(拖)船、驳船船舶老化现象更为明显,船舶自动化程度低,安全和防污染措施跟不上。

  新型专用船舶船型空白多,标准化系列化尚未形成。适应新型运输方式和新货种的专用船舶,如集装箱船,液化气船、汽车滚装船总体上仍呈现数量少、等级低的特点,自卸船,滚装船、冷藏货物船、特种货物船型尚属空白。

  运输方式陈旧。多数运输方式属于传统型,货物不能直达,环节多、损耗大、时间慢的弱点较为突出。因此,这种现状的扭转尚需时日。

  解困需要“优生优育”

  尽管目前长江船型标准化推进工作仍面临诸多阻力,但不可否认的是,借国家长江战略之东风,长江船型标准化正迎来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好时机。

  以重庆为例,从2007年开始,重庆市成立了水运发展基金,市财政每年投入2亿元,专项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船型标准化改造等。2011年水运发展协调领导小组会议召开,决定将水运发展基金从2亿元提高到5亿元,增加部分重点支持船型标准化发展;同时,大力推进银企战略合作,主动为企业提供融资担保;为进一步提高全市客运船舶的安全性,重庆市还采取“市里出一点、区县补一点、船东筹一点”的办法,多方筹措资金4亿元,更新改造客渡船1119艘、短途客船411艘,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客渡船、短途客船100%的标准化。

  另外,按照“拆旧船、建新船、调结构、活市场”的原则,重庆市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全方位推动船舶结构升级;加快老旧运输船舶拆解退市;严把拆解准入、现场监督和资金发放关口,资金直补到船东账户,充分调动广大船东积极性。据介绍,重庆累计拆解长江干线老旧船舶700余艘,削减低质运力50余万载重吨、客位1.5万个。同时,鼓励发展优质运力,对新增的标准化船舶予以政策和资金支持,加快高附加值运输方式发展。目前,滚装船、集装箱、化危品等新型运输方式占重庆水运市场总规模的60%以上。

  随着船型标准化工作的推进,船舶平均吨位增大,船舶单位能耗明显降低;船型尺度的优化、船舶大型化进程的加快,直接增加了单位过闸载重吨位。“目前,三峡船闸每闸次的通过量达近1万吨,而这一数据在十年前只有3000吨左右,十年间增长了3倍多。”重庆市港航管理局局长汪伯涛如是说。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