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运服务短板如何变跳板
记者 程璐
近日,一场名为“建设广州国际航运中心三年行动计划”的专家咨询会,将国内外港口航运界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为广州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把脉献计。
发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广州并不孤单。事实上,仅国务院批复的国际航运中心就有四个,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大连的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天津的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厦门的东南国际航运中心;其它背朝大海、港航发达的地区也不甘落后,宁波、青岛等均在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道路上跑步前进。
2014年全球10大港口货物吞吐量统计排名显示:除第二、第六、第九外,其余座次全部被中国港口包揽;上述发力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城市,几乎各个榜上有名。数据让人欣喜,前景却仍未明朗。
“港口吞吐量是航运中心建设的基础但不是目标,推动航运经济全面发展,必须有高起点广布局的航运服务体系,包括航运金融、保险、经济、法律服务等多个方面。”正如一位专家所言,横亘在理想与现实之间,还有一块亟待补齐的薄弱“短板”——航运服务业。
A.“短”在何处——高端不足 低端过剩
19世纪,伦敦港凭借优势的地理位置和港口条件,成为世界第一大港,吞吐量约占全世界的50%。百年过去,伦敦港的吞吐量不断萎缩,船队也转移到了欧洲大陆,但沉淀下来的服务业仍然兴旺——
资料显示,伦敦集中了世界50%的油轮租船业务、40%的散货船业务、20%的船级管理机构、20%的航运融资规模、23%的航运保险总金额、50%以上的航运仲裁总案值以及67%的船东保赔协会。同时,全球有1750多家从事航运事务的公司与机构在伦敦设有办事处。因此,尽管伦敦年货物吞吐量不足1亿吨,但其全球最重要国际航运中心的地位仍不可撼动。
反观我国,中资保险公司的航运保险份额占世界总量不到3%;2011年中国的银行业占全球船舶融资份额的5%;中国航运金融业务金额占全球总量不到5%;中国目前更缺乏海事仲裁、船舶检验评估等领域的权威法规、机构和人才。
软实力明显不足,将导致航运业可持续竞争力的缺失。《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蓝皮书2014》就明确指出,以航运融资、航运保险、航运衍生品、航运经纪等航运金融业务为代表的现代航运服务,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短板。
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副秘书长张婕姝指出,对比伦敦和新加坡,上海航运服务体系建设上的不足主要体现在2个方面:
一方面基础型航运服务业进入过度与高端航运服务业进入不足并存。进入过度的是那些低技术含量、操作方式相对单一的低端航运服务行业,表现为企业数量众多、利润较低、竞争无序;而进入不足的是那些技术资本密集的高端航运服务行业,如金融、保险、咨询、信息等业务,由于没有突破知识资本、技术资本和人力资本的制约,这些业务的发展表现为缺少范围经济和规模经济,受制于本地区狭隘的市场。
另一方面本地固定型的航运服务业比重过高,而国际流动型的航运服务业基础薄弱。本地固定型航运服务业是指其只能在本地提供,带有很强的本地特征。如船舶代理,港口装卸,以及为国际货物、船舶、船员提供的服务,例如报关、理货、燃料供应等。本地固定型的航运服务业务是跟随着货物移动的,只要有大量的货物,这些业务可以在任何地方开展,因此,一旦吞吐量下降,本地固定型航运业务也将转移或消失。
事实上,航运业务中还有许多是不受地域限制的,可在世界范围内流动,例如船舶经营、航运金融、船舶登记、船舶入级、船舶保险、航运法律、航运仲裁等服务,这种服务是国际流动的。其体现的是一种软实力,需要优良的航运环境和一定的积累,其发展的过程比较漫长,也不容易转移,因此也是附加价值较高的高端航运服务业。
B. 机遇在哪——重心东移 政策给力
新华社国家金融信息中心指数研究院联合波罗的海交易所沪发布的“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报告”显示,2014年全球十大国际航运中心亚太占六席,世界航运重心东移趋势明显。
航运经纪和咨询机构德鲁里海事服务公司中国区董事总经理刘倩文指出,从集装箱、干散货和液体散货等三大板块来看,世界航运重心东移的趋势均有所表现。她指出,集装箱方面,尽管近几年全球制造业部分产能有向东南亚转移的趋势,但中国制造业大国的地位不会改变,这带动了集装箱运输的快速发展;干散货方面,主要货种为铁矿石,在基础设施建设和城镇化进程等因素的带动下,中国铁矿石进口量占全球近70%。从这个角度讲,中国是世界航运重心东移的主导因素;液体散货方面,亚洲国家对石化能源的需求是刚性稳定的,尤其是日本和中国的能源需求会在全球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上海的后发优势强劲,但伦敦在航运服务方面的领先地位使它保持了持续的重要性。”波罗的海交易所总裁潘杰明说。
而政策的暖风更添行业信心。今年1月,交通运输部下发《关于加快现代航运服务业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到2020年基本形成功能齐备、服务优质、高效便捷、竞争有序的现代航运服务业体系。
事实上,各航运中心也立足本地特色,积极尝试布局航运服务业体系建设。
在上海,去年12月召开的中国(上海)自贸试验区金融创新案例发布会上宣布作为国内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专业性的保险协会,上海航运保险协会开发完成首个上海航运保险协会条款——无船承运经营者保证金责任保险条款;随着陆家嘴金融片区纳入上海自贸试验区范围,航运金融的创新与集聚有望在浦东“加速跑”;目前,浦东正对接伦敦海事服务协会等国际组织,发起建设上海航运金融产业基地,旨在以上海陆家嘴金融城为中心,吸引船舶管理、融资租赁和航运保险等市场主体入驻,助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
在浙江,国内首家专业航运保险法人机构——东海航运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近日获得中国保监会批准筹建,该公司承诺,将顺应航运保险国际化的特点,在全国沿海城市和各主要港口搭建高效便利的航运保险服务平台;在青岛,该市组建了全国首个以航运服务企业为主体的地方区域性行业组织,并发布了长江以北首个航运服务业综合指数,剑指“东北亚国际航运服务核心聚集区”;在天津,滨海新区提出,将全面落实国际船舶登记制度、国际航运税收、航运金融和租赁业务四项创新试点,继续深入探索租赁业准入政策、税收政策、融资渠道、租赁资产交易等,建成国际航运融资中心。
C. 他山之石——对标国际 顺势而为
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刘巽良认为,上海在通往国际航运中心的道路上走得比较艰难,在于没有非常明确的定位和系统的顶层设计,而只是抓住一些零散的项目。“船舶登记是一个从交通运输部到上海市都十分重视的项目,先后出台了特案免税注册、洋山保税注册以及最新的自贸区注册。然而,中国香港和新加坡船舶注册高歌猛进,洋山保税登记却效果不佳。前者在2013年底分别达到8600万和7360万总吨,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底,上海海事局在册登记的国际航运船舶数量(包括特案免税船舶)为380艘、935.3万总吨。”而他认为,其实船舶注册数量并不是国际航运中心的特征。
那么,促进基础型航运服务业务向价值链高端攀升,路在何方?新加坡这个在政府引导和培育下,人工催生的新兴国际航运中心给出了一种答案。
在以伦敦为代表的老牌航运中心仍雄霸传统高端航运服务业领域时,新加坡在发展高端航运服务业过程中独辟蹊径,通过鼓励海洋知识研发,建立全球海洋知识枢纽,以此来推动航运集群的发展,吸引全球的航运公司到新加坡开展业务,维持新加坡在航运方面的竞争力。虽然新加坡高端航运服务业的发展远逊于伦敦,但是新加坡具有多重竞争优势,并且已经探索出一条知识经济驱动型的发展模式,从而确立了自己在全球高端航运服务业中的差异化定位,奠定了新兴国际航运中心的地位。
“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核心是‘国际’,因此在软环境方面的目标不是创新,而是接轨。”刘巽良这样认为。他指出,新加坡政府在引导和培育航运服务业、航运人才在新加坡的集聚上,没有成立各式各样的航运事业单位,也没有施行新制度,而是为各国航商创造出了一个低税、高效、公平、自由的经商环境,兼顾了中小企业和跨国公司的不同需要,吸引了各种层次的航商在新加坡集聚,航运交易随即也在新加坡落地;充分利用英语和英国法在航运实务中的地位,令新加坡与世界航运社会紧密相连,并成为亚洲地区海事仲裁的新亮点;发挥市场机制在甄选人才上的自然作用,广纳各国实务人才,令新加坡成为航运人才的集聚洼地。
在伦敦、新加坡均工作生活过的德鲁里航运咨询公司上海办公室首席代表刘倩文则指出:航运是一个国际化的行业,资金和人才是任何市场和行业必须的要素,资金和人才一样,流向给其最高回报的地方。“为资金,我们需要建立稳定、透明、强大的运营环境,包括金融、法律、保险系统。为人才,我们需要为其提供发展的空间,舒适的生活方式。”
“在定位清晰的条件下实现国际化的接轨,让航商在上海从事国际航运业务,和新加坡、中国香港相比落差不大。加上中国内地的巨大市场,才能吸引航运服务业的集聚,补足原有的短板,逐步形成国际航运中心。”刘巽良说。
发展目标
到2020年,基本形成功能齐备、服务优质、高效便捷、竞争有序的现代航运服务业体系。
●现代航运服务业发展与我国航运业转型升级相适应
●航运中心的航运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
●现代航运服务业综合竞争力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进一步提升
促进传统航运服务业转型升级
●进一步简政放权,下放理货、无船承运等审批权限
●深化对外开放,完善外商独资从事船舶管理等配套政策
提升航运交易服务能力
●加强船舶交易市场管理,合理布局,规范收费
●加强航运业与电子商务、金融服务业务的融合
创新航运金融保险服务
●发展多种航运融资方式,拓宽社会资本投资航运业渠道
●支持船舶融资租赁业务发展
●支持保险企业开展航运保险业务
强化航运法律服务能力
●支持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拓展服务领域
●借鉴国际经验,建立高效规范的海事理赔机制
提高航运信息服务能力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健全航运信息公开机制
●加快便利运输电子口岸信息平台建设
●支持和鼓励形成一批有影响力的国内航运咨询和研究机构
增强运价指数服务功能
●完善运价指数的编制和发布机制,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运 价指数体系
●探索开展运价衍生品交易新业态的实践
强化船舶技术服务
●进一步提高船舶检验机构技术和服务水平
●继续推进“阳光引航”
提升船员劳务服务功能
●完善船员教育、培训、考试相关政策措施,重点支持中西部 地区发展船员教育培训
●建立和完善船员劳务纠纷协调解决机制,引导船员有序流动
完善现代航运服务业市场监管体系
●推进行业管理由注重事前审批向注重事中、事后监管转变
●实现现代航运服务业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管理
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
●支持航运服务企业深化与国际专业服务机构的合作
完善航运中心服务功能
●打造服务全国、面向国际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
●形成天津、大连、厦门等区域航运中心
●加快武汉、重庆长江区域航运中心的形成
-
1
马士基航运公告
马士基表示:“可以确认集装箱船“DALI”为Grace Ocean所有,由Synergy Group运营。...
-
2
马士基航运公告
由于巴拿马政府与加拿大跨国公司 First Quantum 的子公司 Minera Panama 之间达成的...
-
3
ONE新增中国华南地区至越南V...
海洋网联船务(Ocean Network Express,简称ONE)欣然宣布推出全新的中国华南地区至越...
-
4
达飞航运公告
2月5日,达飞官网发布公告称,从2月1日起,达飞所有最初经由红海地区的航线,都改为绕...
-
5
海洋网联船务公告
KCI船期晚开通知
-
6
地中海航运公告
MSC NOTICE – INDIA Cargo Manifest and Transhipment Regulations - 7th UPDATE...
-
7
马士基航运公告
10月16日,马士基发布更新公告,目前往返以色列的预订继续被接受。然而,对于危...
-
8
达飞轮船公告
SHAKA2航线CMA CGM NILE轮0SSHRW(0SSHRW1MA)航次开航及相关操作时间调整 通知UP1...
-
9
马士基集团公告
马士基集团官微发布公告,宣布任命现任首席转型官丁泽娟女士(Silvia Ding)为大中华区...
-
10
达飞轮船公告
PHEX航线CMA CGM LOIRE轮0BEI7W(0BEI7W1MA)航次开航及相关操作时间调整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