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电商物流服务 | 手机版 | ENGLISH RUSSIAN 400-900-4000

配送中心运营优化的原则(一)

来源: 锦程国际物流    发布时间:2013-11-25

        30年前,几乎每个制造商都把仓库看成是无法摆脱的噩梦。仓库就是一个避免货物遭受风吹雨打的地方。但是,随着诸如存货持有成本、即时制、先进先出、优化布局和特许经营等概念的出现,随着供应商和客户的基本物流服务要求越来越复杂和先服务后付款、增值加工和配货等附加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以及随着高级优化算法、自动数据采集、物料搬运自动化和即时信息分享等新技术手段的应用,仓库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全新的物流服务场所。借用一句老话,如今的仓库可是“今非昔比”了。
  历史地看,无论是仓库的结构还是其功能均发生了很大变化。从其实体结构来看,目前已经少有多层楼库,取而代之的是以大跨度、高净空、多门进出为基本特征,内配多层货架或自动化高货架的单层平面库。从其服务功能来看,基本上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化。第一阶段是传统意义上的存放货物的仓库。其资产形态主要表现为库房和场地。第二阶段则包括两种形态,一是主要为供应链上游企业服务的分拨中心或分销中心(Distribution Center);二是主要为供应链下游企业服务的配送中心(Distribution Center)。它们都注重货物的周转,其资产形态主要表现为能够提高货物通过能力的各种存储和搬运机械设备,而仓库面积的大小则处于次要地位。第三阶段是注重为客户提供诸如粘贴价签、简单装配、退货处理等特殊服务的增值服务中心(Value -Added Service Center)。其资产形态除了有关的机械设备以外,更主要地表现为管理技能资本和信息技术系统的应用,如仓库管理系统(WMS)和订单处理系统(OPS)等技术服务资源。总的来看,大多数仓库的服务功能已经处于第二阶段,少部分仓库已经开始进入第三阶段。
  事实上,随着仓库功能的变化,管理仓库的人的知识和技能也在变化。过去的仓库管理人员都是靠努力工作一步一步升上来的,所以,常常是身着短袖衬衫和涤纶领带,站在那里喝着咖啡,在看着别人干活的过程中来体验自己的成功。如今,一个配送中心的主管必须把丰富的技能和经验融合到日常的作业中去。除了相关的工作经验和特殊的分析技能以外,现代配送中心的主管必须具备以下几个基本素质:有极强的沟通能力;具有突出的个人技能;能正确评价和理解技术的发展;受过专业的预算管理训练;是一流的项目管理人。
  的确,人们对仓库的认知已经发生改变。企业现在已经把配送管理看作是利润中心而不是成本中心。没有人能够否认配送中心的运营对企业盈利性的重大影响。比如,通过降低配送中心运营的直接成本,如搬运成本、货运成本、货物变质和损坏成本等,可以为企业增加成千上万元的净利润。如果考虑到使客户的后付款情况降到最低,以及通过诸如配货和粘贴价签之类的增值服务来增加仓库的额外收入,配送中心对企业净利润的影响就更大了。考虑到对客户意愿和未来收益的可能影响,不管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影响,仓库作业的任何差错都可能酿成企业的重大危机。如今,每个人都知道企业是否能够高效率和低成本地管理配送中心,实际上事关一个公司的生存和发展。
  因此,基石解决方案公司(Cornerstone Solutions, Inc. )总裁Chris Werling先生提出了优化配送中心运营的7项基本原则。
  一、不要忘了根本
  虽然提高配送中心运营效率的技术手段已经获得了很大发展,但是如果忘记了配送中心的根本任务,这些技术的应用就会一钱不值。一个不好的运营流程自动化将意味着更有效地去做错误的事情。因此,一定要确保仓库的选址正确,要建立起低成本的产品流通渠道,要制定能够满足客户服务需求的规程,要以最优化的方式配置人力资源,还要在配送中心建立起健康的文化氛围。

  二、尽可能采用自动化技术
  有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可用于产品配送和信息处理的自动化,还可以优化配送中心的人工成本。所以,在为配送中心选择自动化技术系统的时候,要做尽可能多的市场调查。即使是不准备采用某种自动化技术,也一定要很好地理解这种技术的要点,并给出有说服力的解释。一个总的看法是,对流程和信息的多余的人工接触就会导致出错。任何手工的信息保存、键入和处理都可能成为出错的机会,而且显然效率不高。

 
 
热门资讯